红藕香

邯郸学步,刻舟求剑。

活在妄想中。

夷陵之战相关

#不是故意扯出赤壁的,不想研究两场战役

#奈何战场位置太近

#虽然位置不断向北,不完全一样,但毕竟都在湖北OTZ


图一二所示:荆州的战略地位

1、荆州地处三国交接的位置,号称“兵家必争之地”。与蜀汉占有的汉中同为“恢复中原”的战略要地(汉中顺渭水而下可直捣关中地区)

北靠面南阳盆地,直到黄河无险可守。从荆州北上则能进逼宛、洛,威胁许昌。

南面是江汉平原,直达南岭。

东可达长江之尽头,顺长江而下,则可以深入吴国腹地。

西出汉中,进入川陕。

附:马伯庸讨论荆襄,涉及先秦、三国

2、农业社会里,耕地是最重要的资源,而人口就是生产力。

东汉顺帝时,荆州全境的人口已由西汉时359万人增加到626万人。到汉末,随着北方战乱频繁,关中地区迁徙到荆州的就有十余万户,一户按五口计算亦有50多万人。人丁的兴旺,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反映,是提供赋税、甲兵的基础。汉末荆州,人称“沃野万里,士民殷富”,在当时是经济相当发达的地区。

3、所谓“唯楚有才”。蜀汉重臣诸葛亮、庞统、马良等都出自荆州(有刘表的原因)。


大江东去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故垒西边,三国周郎赤壁。

图三:赤壁之战,等我积累起足够对东吴的兴趣再来研究吧。

不过结果仍可记录一下:

赤壁之战之后,东吴周瑜攻下南郡,并占有江夏以南地区,曹操在荆州仍然保持了南阳和江夏北部地区。刘备则南下攻取了长沙、桂阳、零陵、武陵四郡。

此后发生了借荆州,其实就是南郡。(如图,两江之间,有山脉)夷陵(西入蜀川的唯一陆地通道)。

一年以后孙权反悔,刘备回:“须得凉州,当以荆州相与”。孙权又派遣吕蒙偷袭,刘备反击。

但此时曹操消灭了在汉中的张鲁,蜀川岌岌可危,于是刘备毅然求和,达成了平分荆州的协议:以湘水为界,孙权占有江夏、长沙、桂阳,刘备据有南郡、武陵、零陵。


图四:

公元219年,刘备取汉中。

在此背景下,关羽先是围困襄阳、樊城、水淹七军,重创曹魏,威震华夏,接着吕蒙偷袭荆州、关羽败走麦城,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。


图五六七:


东吴迅速展开外交工作:

1、诸葛亮哥哥诸葛瑾寄去了一封直白犀利然而很难听的信。

刘备东伐吴,吴王求和,瑾与备笺曰:“奄闻旗鼓来至白帝,或恐议臣以吴王侵取此州,危害关羽,怨深祸大,不宜答和,此用心于小,未留意于大者也。试为陛下论其轻重,及其大小。陛下若抑威损忿,蹔省瑾言者,计可立决,不复咨之于群后也。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?荆州大小孰

与海内?俱应仇疾,谁当先后?若审此数,易于反掌。”

我深深怀疑东吴是不是想用激将法,法正已死,诸葛亮碍于身份不便说话。

当时,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,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。刘备派遣将军吴班、冯习率领4万多人为先头部队,夺取峡口,攻入吴境,在巫地(今湖北巴东)击破吴军李异、刘阿部,占领秭归。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,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,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,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。

2、孙权向曹魏求和,曹丕同意了。看看因孙权成功求和而刘晔被曹丕否决的提议:蜀攻其外,我袭其内,吴之亡不出旬月矣。吴亡则蜀孤,若割吴之半以与蜀,蜀固不能久存,况蜀得其外,我得其内乎。

最终,东吴派出陆逊打赢了夷陵之战。

1、避其锋芒,带领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,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。

2、打拉锯战,拖到次年六月,极力避免分兵,不救孙桓。

3、把握时机,展开火攻。

实际上,刘备三大疏忽:

1、 放弃水军,只以陆军沿长江前进,这一点最关键,最后也导致陆逊可以通过水路袭击后方。

2、 深入敌国,既不能速战速决,也不能尽快完成谈判。进攻时间很久,人马疲劳,思想放松,偷袭容易得手。

3、 营垒分布各处已经固定,不会有很大的变化。这本来是优势,但是因为前两条,也变成缺点,利于敌人部署攻击。 最终被陆逊火烧连营。

最终,刘备的损失:

1、荆州地区的人口、经济支撑,以及战略跳板的作用

2、人才凋零

庞统折于入川,关羽父子折于麦城,吴兰、雷铜、任夔折于汉中的争夺。法正、刘巴、马超、黄忠先后病故。

夷陵之战战前张飞被杀,马良、程畿、冯习、张南、傅肜、王甫、沙摩柯等人皆战死,杜路、刘宁等势逼降吴,黄权退路遭阻而降魏。

3、军队和物资的损失

权将陆议打败刘备,杀其兵八万余人,备仅以身免。

其舟船器械,水步军资,一时略尽,尸骸漂流,塞江而下。

备因夜遁,驿人自担,烧铙铠断后,仅得入白帝城


评论(1)
热度(76)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图片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红藕香 | Powered by LOFTER